欢迎访问郑州航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简介 | 研究员风采 | 思政学习 | 教学设计 | 案例分享 | 理论研究 | 学校首页 
 
案例分享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简介 
 研究员风采 
 思政学习 
 教学设计 
 案例分享 
 理论研究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分享>>正文
《教育技术学》公共课“三位一体”思政育人探索
2023-10-30 15:08 蓝丽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审核人:   (点击: )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教育技术学》是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通常在大二开设,共32学时,2学分。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其培养的学生未来大多是面向职教或中小学教育,因此课程主要是帮助师范生掌握当前必备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使师范生符合新时代的教师要求,将来能更好地承担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重任。

本案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按照“挖掘思政元素——重塑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模式与方法——实施思政课堂——开展多元评价——反思”的总体思路,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统一。

经初步探索和实践,案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思政教育的滋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结合章节

课程选订的教材是柯清超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案例侧重于实践教学部分,可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章节有: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实施中会阐述具体如何融入。

三、教学目标

面对思政进课堂新形势,实践教学从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确定教学目标,以培养德术并重的师范生。

四、案例意义

本案例探索如何将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有三层积极意义:

1、课程建设方面:为课程建设丰富的思政案例库,在后续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新的思政元素也会被不断挖掘和更新积累,资源共享后,可整体提高公共课团队成员的教学思政能力。

2、培养学生方面:教学内容注重结合本土案例和时事热点,与时俱进,能引导学生关注和感受国家的发展,滋养家国情怀,实现思政育人的培养目标。

3、教师发展方面:任课教师在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中,自身的思政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进而反哺下一次的课堂。

五、教学过程实施

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精选教学案例

挖掘思路是,从中国实情出发,推动本土化案例的教学,结合当前时政热点,建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经过前期探索,发现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以是丰富且多元化的,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可将实操的主题或案例分析的素材作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在实践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融入思政案例进行示范和练习,达到“教中学、做中悟”,实现思政育人的内化效果。

以下是部分课件和实操演示截图:

以往讲解第五章教学设计时,只是侧重讲解教学设计的内容,但上年我对内容进行更新,加入了教学与思政融合的内容,使师范生知道以后他们走上教师岗位后,也要在未来的课堂上学会融入思政,去滋养下一代。本课程的思政元素还会不断挖掘,思政案例会不断更新,如新学期讲授微课制作时,拟加入北京冬奥会知识,该元素也适用于讲授图片处理或PPT排版,激发学习动力,涵养爱国情怀。

2、践行三位一体教学理念,重塑教学设计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三维度教学目标为导向,形成新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素养”三位一体的思政教学理念。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精选教学案例,重塑教学设计,在进行显性的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中,达到隐性的思政育人目标。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创新育人模式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协作法、练习强化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课堂中多采用“理论讲解-案例示范-任务驱动-协作练习-作品展示/归纳总结”的授导式教学模式,以实践为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并利用“学习通”进行签到、抢答、测试等课堂活动,加强师生互动。

(3)借助教材配套的“爱课程”平台、“学习通”平台,两大平台合力,课前课后协同育人,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保障。

4、实施思政教学过程,打造思政课堂

思政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延学,把思政元素精准的注入课堂,实现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以实践教学为例:

(1)课前:借助教材配套的“爱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推送课前导学任务。本课程的配套教材有一特点,就是教材中包含了70个二维码形式的微课资源,扫码即可学。教师可挑选恰当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观看预习。

(2)课中:多采用“理论讲解-案例示范-任务驱动-协作练习-作品展示/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时而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在各环节中,精准引入先前挖掘的党史教育、感人事迹、价值观、时政热点等育人元素,使学生在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感悟党史思想、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

(3)课后:借助“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平台进行课后复习、回看视频教学、学习情况分析、讨论答疑等,并分享优秀学生作品互相学习。

六、教学考核评价

在“三位一体”思政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线上和线下、过程性与总结性、个人作品与小组作品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这是一门考查课,以作品考核为主,学生在搜索时政热点素材时会感受党的伟大,在练习或创作过程中继续内化,此时思政目标已体现在作品中,并润物无声地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上。

  • 个人作品(体现独立自主):

(1)以人生规划为主题,制作一个思维导图

(2)以时代英雄为主题,制作一个人物介绍PPT(5页以上)

  • 小组作品(体现团队协作):

(1)以时政热点或学科专业为主题,制作一个微课视频,不少于3分钟

(2)以学科专业为主题,制定教学设计方案(含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要求教案中必须含有思政元素、过程中有用到前沿的教育技术手段。

七、案例反思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了获得感和思想觉悟,思政育人效果良好,有两个学生的期末微课作品在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中比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和三等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线上线下互动性强,学生对课程也给予了肯定。

本课程在2018年获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后,对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重塑,如今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又融入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行内容更新,与时俱进,使得课程设计越加完善。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评教反馈与作品质量进行反思,形成针对下一轮教学的设计方案。

本案例主要侧重于实践教学的思政融入,未来我会在课程思政改革上做更多的探索,在理论教学中探索融合,让思政引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促进思政深化,注重师范生的思政培养,为教育事业输送德术并重的高素质教师人才。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材料》多维度“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
下一条:加强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