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国际私法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贯彻学校“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际私法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专业知识点与育人点有机融合,把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知识讲授及系列活动中,形成“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二、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通过对国际私法课程的精心设计和各教学环节的落实,挖掘本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力图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的无缝衔接。
国际私法教学内容涉及到对不同国家立法例的比较。
1、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因文化差异、经济体制等原因而导致的立法差别,坚定学生的法律文化自信。
2、在国际条约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分析我国加入、未加入、保留相关条约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中美贸易战”、“一带一路典型案例”等热点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国际热点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国际观,了解我国在当今国际环境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1 观看影视资料,夯实专业知识,培养爱国主义家国情怀
课程知识点
国际私法分论部分“涉外物权关系”,主要知识点包括涉外物权领域的法律冲突、法律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各国立法例比较、我国的立法和实践。
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
结合中国实践,在本章内容中结合中国实际讨论海外流失文物追索的国际私法问题,通过观看“圆明园兽首案”的相关视频资料,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既有专业角度的讲解,也注重培养学生法律人的使命感,从国家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
案例2 回顾历史案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课程知识点
教学内容——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尤其是国家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特殊性,包括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权理论和实践上的纷争,该领域相关的国际条约及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
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湖广铁路债券案”。将专业知识的讲解贯穿于著名的历史事件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为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案例3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多样化教学形式
课程知识点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多样化教学形式,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国际私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
无论是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还是强国意识感、责任使命感,由教师单方面说教和灌输都难以培养和激发,由学生自己根据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身边国际私法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由他们小组讨论,课堂分享展示。通过他们自己读讲述和聆听,深刻理解国际私法课程中贯穿的核心价值,增强同学的认同感。
四、教师感悟
课程思政教学中体现的核心价值是国际私法教学中应有的情感支撑,思政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课前课后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适时展开,润物无声地设计有情怀、有温度、有爱的课程思政教学。
课程建设
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任课教师参与或主编有两版国际私法教材,开发课程配套教学资料;从形式到内容修订课程教案,注重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案例和实务的引入。
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多样化教学形式,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国际私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第二课堂
为引导学生建构正确三观,国际法教研室在课堂之外开拓了“国际法论坛”。作为社团指导老师之一,积极参与其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国际法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国际法知识冷静剖析国际前沿问题,爱国爱家爱和平。
课下引导
利用微信、QQ、电话、邮件、讲座、班会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动态,及时疏解学生负面情绪,树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构建正确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