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传感器融合技术
授课章节:第一章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述
授课对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
使用教材:《多源数据融合和传感器管理》,罗俊海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念及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为针对具体的测控工程问题,能够综合运用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相关知识。价值目标为培养学生认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重要性,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培养学生为国奉献、勇于革新的职业观。
教学知识点: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出发,介绍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模型和算法;多传感器的分布式检测、跟踪、管理以及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多源信息融合的多种应用。
思政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为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国内军事、民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包括相关视频和系统示意图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增强民族和专业自信、创新奋斗追梦。
学生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过传感器及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等。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他们具备传感器检测技术与信息学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能力,但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还需要培养。
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测仪本科大四学生,已初步开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但对传感器检测技术不大重视。通过前期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逐渐对传感器检测方法进一步了解,但还是无法很好地和课程学习、以后的工作岗位联系。通过此次课的学习,让学生加强对传感器检测系统的了解,认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培养学习兴趣;认识到传感器检测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同时了解我国此领域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意识到奋斗创新的意义,建立为国奉献、勇于革新的职业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学生参与式学习
教学手段:幻灯片、视频、图片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融入课程思政后的教学达成了学生掌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念及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相关知识、针对具体的测控工程问题能够综合运用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相关知识等基本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并培养学生认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重要性,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培养学生为国奉献、勇于革新的职业观。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融入课程思政后的教学能够实现以下目标: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民族自信,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强调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培养学生为国奉献、勇于革新的职业观。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案例选择、思政与知识点的有机结合。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特色和创新点为:让学生加强对传感器检测系统的了解,认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培养学习兴趣;认识到传感器检测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同时了解我国此领域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意识到奋斗创新的意义,建立为国奉献、勇于革新的职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