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航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简介 | 研究员风采 | 思政学习 | 教学设计 | 案例分享 | 理论研究 | 学校首页 
 
案例分享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简介 
 研究员风采 
 思政学习 
 教学设计 
 案例分享 
 理论研究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分享>>正文
《数字记忆建构的理论与方法》:以数字技术赋能,传承中华文脉,讲好中国故事
2022-10-25 15:41 冯惠玲 马林青 祁天娇 刘力超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审核人:   (点击: )

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数字记忆”是国家和民族的网络文化资源,关乎文化自信和网络话语权。《数字记忆建构的理论与方法》课程为国内外首创,立足文化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社会发展需求,以“数字赋能、传承文化、留存记忆”为理念,以文化记忆构建及数字呈现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数字记忆理论、记忆媒介资源建设和文化记忆的数字呈现为主要内容,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理解数字记忆建构的理论,掌握文化阐释、资源组织、艺术创意、技术实现及组织运营的方法,提升开展数字记忆项目策划及实施的实践技能。

      围绕“数字记忆”以及相关人才培养,课程挖掘了数字记忆建构的知识体系、数字记忆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全国第一个大型区域性数字记忆平台——“北京记忆”等思政资源,为当代人打造数字空间的精神家园,促进了国家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课程将思政建设融入到“传统文化-科研-教学-实践”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将专业教育与强思政教育、德育教育紧密融合,通过对数字文化记忆的深入学习和参与构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国情教育、道德养成融入到信息资源管理、传统文化和信息技术等的专业教育过程中。

课程思政特色

01

文化传承

本课程抓住当下社会推动文化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通过数字记忆为当代人重建数字时代的精神家园和记忆空间,能够满足现实文化需要和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双重初衷,可以为未来世界留下的一份中华民族可资考证、可以延续的生命图谱和集体记忆。

02

文理交融

本课程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整合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技术、历史学、文学、艺术、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实现文理交融。

03

注重原理、面向场景

本课程既注重数字记忆原理和文化内涵的阐释,又强调面向特定文化场景开发数字产品的技能。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进行实地考察和数字记忆资源采集;教师还将跨学科专家“请进来”,开设新颖实用的专题讲座。

04

平台支撑

本课程依托的“北京记忆”大型数字平台已有8年的积累,拥有专题网站、互动网站及数字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开展数字记忆专题项目的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

05

翻转课堂

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精心设计基础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学生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实现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创意学习并行。


      本课程以数字智能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数字化”和“数字创意”,在网络世界中还原、再造和再现物质世界、心理世界中的遗产与记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中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软支撑”。


打印    收藏
上一条:《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把课堂开在中国大地上
下一条:“光”与“眼”的美好相遇,聚光添彩 ——《人的眼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