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航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简介 | 研究员风采 | 思政学习 | 教学设计 | 案例分享 | 理论研究 | 学校首页 
 
案例分享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简介 
 研究员风采 
 思政学习 
 教学设计 
 案例分享 
 理论研究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分享>>正文
《沐浴经典》课程思政示范课
2023-04-26 12:13 黎爱斌  新余学院 审核人:   (点击: )

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我校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改革与实践而设置的一门全校性通识课,它以兼具建筑美、声律美、内涵美的“国粹”——中国古代诗文经典(以诗歌为主)为载体,通过引领学生背诵感悟涵咏、品读解析、沉潜沉浸诗境,使学生学习古典诗歌艺术,锤炼意志品格,坚定价值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自觉涵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品读、涵咏、解析等,掌握作品的艺术形式、内容及思想情感,完成文学教育基本任务;

2、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以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为载体),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03
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从“艺术形式及内容”、“思想情感”、“核心价值观教育”三个层面挖掘思政元素。

1、通过作品引入,从作品中品读、涵咏,从作品中引入思政。

2、通过互动,在思考中学习思政。

(二)设计内容(以第四章·和谐篇(第一课时)为例)

1、和谐价值观的内涵

通过介绍“和谐”一词的来源,使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从总体上就是一种“和文化”,古代诗文、典论的内容更是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诗人心灵的和谐”以及“邦际的和谐”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

2、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经典古诗文的展现,为学生展开一幅幅人与自然相亲相依的和谐画卷,从中品出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感受心灵和精神与自然的默契和融合。

(1)云霞雕色,草木贲华:赏心悦目之美 赏析文学作品: 白居 易《钱塘湖春行》
(2)回归本真: 人的自然之趣 赏析文学作品: 陶渊明《饮酒·其五》等
(3)情景交融:人与自然之谐 赏析王维《终南别业》、孟浩然《宿建德江》
(4)物我合一:人在自然中永恒 赏析柳宗元《渔翁》、苏轼《临江仙》
   3、思考分析题:
  《鸟鸣涧》这篇作品为什么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附: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参考内容】《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04

思政育人教学小结(反思)


本讲结合中国古代经典诗歌作品欣赏,通过品读、涵咏、解析,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对中国古代经典诗歌的品读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尤其是品味出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浑融境界,这种美不只是物质形体的相依共存,更是精神境界的默契与融合,它强烈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更旗帜鲜明地引领着莘莘学子的价值追求。


打印    收藏
上一条:人的哲学: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下一条:《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