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航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简介 | 研究员风采 | 思政学习 | 教学设计 | 案例分享 | 理论研究 | 学校首页 
 
案例分享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简介 
 研究员风采 
 思政学习 
 教学设计 
 案例分享 
 理论研究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分享>>正文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导论
2023-06-28 19:24 杜晓帆研究员;赵晓梅副教授  复旦大学教务处 审核人:   (点击: )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文化遗产似乎是与疫情联系最远的一个学科。但是疫情却着实影响了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疫情期间,很多在线的博物展览推出,数字化展示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传授了文化知识,丰富了民众闲暇的生活。”上课伊始,杜老师就学生们关于疫情期间的感受的交流这样说道。


课程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线上交流活动来说明疫情使得民众对文化的需求空前强烈,文化成为了世界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和共克时艰的精神动力。

 

文化遗产学旨在研究人与遗产的关系。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向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提出了挑战和困难,例如博物馆长时间闭馆、遗产地管理难度剧增,文博机构收入锐减,公众直接观赏文化遗产机会减少等;同时, 疫情也使我们更为自觉地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机遇


首先,文化遗产保护以抗疫为主题,传播了优秀文化知识和理念。例如今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聚焦“非遗”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如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地推出的在线游览,文化遗产价值的阐释与展示方式日益多元。


本课通过回顾中国抗疫史以及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教研团队在疫情期间的调研经历,引发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制度优越性的中华文明深厚底蕴。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道德、重仁义、重家国的思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并凝聚升华,形成了“抗疫精神”, 坚定了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学生深切认识到情感交流是文化遗产与周诸人事联系的媒介;理解到 文化遗产发现与保存的目的就是:探寻人类历史之真,传扬守护文物之善,感受遗产内蕴之美。从“抗疫”精神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都是学生们在这“开学第一课”上感受到的共同的精神财富,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理解与坚定文化自信。


本课以“抗疫”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挑战与机遇,理解文化遗产保护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精神力量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本节课坚定了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考学考古导论
下一条:《材料科学与基础》三元相图章节课程思政案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