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题
从党史中汲取新时代建设航空强国的力量——一封嘉勉信
案例设计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朱兰兰
结合章节
《科技档案管理学》第6章第1节 数据时代的科技档案工作
教学目标
通过一封嘉勉信的案例引入,结合新时代航空科技档案工作概况,以增强学生“航空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案例意义
通过中国航发南方公司(331厂)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主席1954年10月25日亲笔签署的嘉勉信,讲述航空档案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航空装备发展服务”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1.教学准备。课程组在课程教学设计、资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课程思政探索,如在知识点中嵌入思政元素、建立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库。
2.教学实施。课前要求学生自行在国家档案局官网上观看全国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优秀视频展播中的指定视频——《烙印——中国航发南方建设发展档案纪实》,并提出讨论话题:数据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如何成为优秀的科技档案工作者?学生课前对讨论话题进行思考,并撰写相关文字材料,做好讨论准备。课中教师主持组织学生就此论题展开讨论。学生结合视频中科技档案工作的场景,一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并总结。
图1 教学实施过程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51年,代号331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国家首批试点的57家企业集团之一和我国早期六大航空企业之一。公司于1954年8月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毛主席为此亲笔签署了一封嘉勉信。该公司坚定不移走自主发展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全力发展核心技术体系,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六十多年来,该公司一代代航空档案人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航空装备发展服务”的初心与使命,围绕航空强国战略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服务中心工作,为我国新时代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初心使命,精心守候“航空记忆”
331厂的档案馆里有这样一件镇馆之宝被一代代航空档案人精心守候,它就是毛泽东主席1954年10月25日亲笔签署的嘉勉信。这封嘉勉信的背后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际形势严峻,国防工业百废待兴,国防建设任务迫在眉睫,331应运而生。建厂初期,厂房破旧满目疮痍,生活物资条件更是严重匮乏,但是第一代航空人不畏艰难,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航空事业,夜以继日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于1954年8月26日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中国的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航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第一台工业燃气轮机等多个第一在331厂相继诞生,填补了国内10多项产品空白。现如今331已发展成为我国种类最全,型号最多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而这一切都浓缩在10多万卷翔实的产品档案里,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汇聚了核心信息资源。
二、认真践行“为航空装备发展服务”的责任担当,阐释新时代航空档案人的家国情怀
随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三维CAD技术的日益普及,产品研制模式由传统的以数字量为主、模拟量为辅的协调工作法开始被全数字量传递的协调工作法代替,三维数模已经取代二维图纸。基于MBD技术的产品研制过程以全三维模型为数据源。数据时代的档案工作面临极大挑战。331厂的科技档案工作者们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积极从“管文件”向“管数据”转型,一方面研究以三维数模为主体的产品数据管理问题并付诸实践,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档案资源,深入挖掘知识信息,为新型号研制、技改项目、产品试制等提供系统、深度和精准的档案信息服务,建立起与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新模式。
三、郑航学子满怀“航空报国”之志,在331厂档案工作中建功立业
自1982年郑州航院档案学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起,40多年来,先后十几名学子来到331厂工作。他们始终秉承“航空强国”目标,胸怀“航空报国”之志,积极主动投入到单位中心工作,努力做着制造强国的建设者、创新驱动发展的践行者!他们的汗水和智慧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他们的勤劳和睿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让郑州航院和航空工业的血脉相连。
1954年8月26日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获得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嘉勉信。这件珍贵的档案记录了这一重大历史性突破。在新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产品研发和制造是航空强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要“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攻坚克难,成功研发了多项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交付、后期维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均记录在册形成产品档案,成为国家重要的核心信息资源。
随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三维CAD技术的日益普及,产品档案的形态演变为数据形态,产品数据管理成为当今科技档案工作重点,航空科技档案工作者们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积极从“管文件”向“管数据”转型,探索数据时代档案工作新模式。
本案例适用于《科技档案管理学》第六章第一节“数据时代的科技档案工作”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从本案例中331厂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为国防建设保驾护航的时代脉络为主线,使学生了解数据时代科技档案工作的变化,掌握档案数据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档案工作在航空工业企业的角色,激发学生“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
通过案例讲解,学生们不仅对航空档案工作有了认识,对数据时代航空档案工作转型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纷纷表示科技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科技档案工作者应具备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主动服务的意识。航空档案人更要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航空装备发展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发扬“航空报国”精神。
1.结合课程知识点,找准恰当的思政元素点很重要。如本案例就针对课程知识点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航空档案工作转型问题,找出“航空报国”“红色基因”等思政元素点。
2.思政元素融入要“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要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入,首先是课程授课教师自身的融入,其次是课程知识点的融入,第三是教学方法的融入,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