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案例:推广普通话打赢攻坚战——对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几点思考
1.民族自治地区推广普通话刻不容缓
(1)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我国在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着重强调的是“普通话”在国内的“通用性”,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各民族的主要交际语,普及普通话对于有效协调社会生产生活关系、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推动经济的发展。
(2)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推广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进同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总人口3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2.47%,少数民族语言仍然是族内交际的重要语言工具和族群认同的标志,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3)学会普通话是民族群众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形势下,掌握普通话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群众急需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掌握普通话不仅可以直接迅速地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了解国家政策,还有助于争取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对其自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2.黔西南推广普通话的探索实践
黔西南州以《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为纲,聚焦语言文字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和实用技能培训攻坚战。
(1)聚焦政策引导,保障基层必要供给
一是黔西南州印发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创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示范区建设方案》《街道乡镇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黔西南州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示范单位评估标准》等一系规范性文件,推广普通话提供工作方法和依据。二是坚持培训和调查相结合,按照群众的语言障碍程度分为不懂、略懂、半懂汉语三类,在各级语委办建立信息台账,进行动态管理。三是根据对象的不同,编译一批适合黔西南的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疾病治疗、民族特色等方面双语教材,通过音频视频、双语广播、双语电视节目等,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支持,拓展“双培”的广度和深度。
(2)聚焦双语融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制定《黔西南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州教育局关于精准打赢全州语言文字工作助推脱贫攻坚战的通知》,一是抓少年儿童通用语言教育,拿出一定比例招聘民汉双语教师,增强幼儿园、中小学双语教师数量,确保适龄儿童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二是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汉语言能力,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由县级语委会统筹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言学习培训活动,逐步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同外界交流、掌握国家政策法规和现代生产生活技能的能力,对16至60岁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语言交流和劳动技能培训。三是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语言融入,以提高汉语言水平为重点,围绕推动存在汉语言障碍的搬迁群众融入社区为目标,开展双语培训、编印双语服务手册,推行特色产业讲解和培训营造和谐气氛,使少数民族搬迁群众在工作的同时有效提升汉语能力。2016年起,册亨县通过政府牵头,积极引导群众、工商联、社会中介,实施“锦绣计划”,借助“布依族刺绣艺术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建成布依锦绣坊12个,布依小作坊143家,解决集中就业3000余人,开展布依绣娘培训3000余人次,带动绣娘在家灵活就业3000余人。
(3)聚焦社会功能,提供本地双语服务
一是黔西南州人民广播电台在调频107.9MHz“民族之声”栏目定期播放布依语、苗语节目,内容包括布依语、苗语新闻,学说布依语、苗语,民族文艺,天气预报等,目前,通过76个广播工作点,开展普通话培训87次,受众63516人次。
二是黔西南电视台在综合频道新闻时段开播布依语、苗语新闻栏目,同时也能宣传好民族地区风光、风俗、风情,推动民族语言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反映黔西南多彩多姿的灿烂文化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随着当地各族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册亨县试点组建“双语”法官队伍,县人民法院有计划地组织法官接受布依语、苗语培训,使法官们能较熟练地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对法律法规、审判专业术语进行互通互译互用,提高他们的民族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积极推动双语审判工作,目前,册亨县人民法院现有8名业务骨干“双语法官”,占员额法官比66.7%,23名法官助理,占在编法官助理比82.1%,17名“双语书记员”占在编书记员比77.8%。完全能妥善处理现有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案件的庭审工作。
(4)聚焦实用技能,开展多样化培训
一是开展地方特色系列培训,围绕具有布依族苗族等地方特色文化组织培训,多在人群聚集地宣传播放推广黔山黔水黔茶等的宣传片、进行公益讲座等,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让少数民族群众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
二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围绕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需求,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科研院所的作用,组织果蔬、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技术及特色养殖类培训,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开展农业管理、推广销售、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对务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目前在册亨县岩架镇糯米蕉分拣中心、香蕉扶贫产业园,冗渡镇坛坪村坛坪坝区蔬菜基地和望谟县甘莱村花椒种植基地、贵州光秀生态食品公司等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的需求使得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三是政府引导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政策支持,发挥产业园区、创业基地辐射就业带动作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稳定就业,在工作中学习汉语言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全面取胜。望谟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县人社局的指导下组织举办“扶贫车间”岗前培训,由车间提供原材料,并由车间技术人员进行产前技术指导培训,工作相对适合留守妇女、老年人等群体,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3.对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几点思考
(1)妥善处理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一是要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并不是同化其他民族语言,而是要建立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和谐并存、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语言关系,从少数民族自身利益出发,能够多掌握一门通用语言,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二是要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待推普工作,我们不难看出,在民族地区,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有威信的工作人员、新闻从业人员以及知识分子等,对于推广普通话具有极高的影响力,通过他们来推广普通话的效果更佳明显,对于大部分民族群众来说,普通话的接收几乎不是来自于媒介,而是来自掌握普通话人员的二级传播,这就需要我们这部分具有影响力的人群自觉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大事、法律法规及生产生活技能等,用普通话将这些群众关心的信息向他们传播,变向将多数群众纳入到普通话的学习中来。三是推普工作者一定要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现行制度有清晰的认识,妥善处理并给群众解释好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对于当地的民族语言,我们既要予以尊重同时也要给予保护,给民族群众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保障推普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2)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需要使用普通话
我们既要鼓励好民族地区保护好传承好民族语言文化,又要讲我们民族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去,普通话就成为了传承沟通的纽带。民族融合需要语言来交流,黔西南州大力扶持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推动布依“三月三”“六月六”,苗族“二月二”“八月八”、彝族“火把节”等传统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要向各族民族展示,在节日期间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山歌交流、文艺汇演等活动,也需要普通话作为媒介,开阔少数民族特别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视野,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3)推普工作要形成常态化管理
建立健全机制,充实人员,保障各类经费的投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计划、“双培”行动计划、农村青壮年不通普通话人群培训、农村老年人汉语水平等工作同脱贫攻坚入户遍访及一对一帮扶结合起来,深入挖掘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等,用普通话给群众大力宣传身边的人和事,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更严更实更细更紧打赢语言文字工作,助推脱贫攻坚战。
资料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2020-10-09
(二)案例点评
1.适用范围
本案例适用于现代汉语课程绪论部分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本案例以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例,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和具体要求以及普通话在我国社会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思政元素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语言规范化工作,50年代成立了“文改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现阶段语言规范化的特点是信息化,交际广泛化,语言文字多用途化。因此,迫切要求语言文字的规范化。1986年,成立国家语委,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一,加强对现代汉语的全面研究,制定各项更为科学的规范标准,做好规范化工作。第二,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工作语言、交际语言。本案例以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为例,指出普通话在日常交际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如何妥善处理好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对于当地的民族语言,我们既要予以尊重同时也要给予保护,给民族群众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保障推普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3.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普通话取得的成就,并思考如何处理好方言、民族语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热爱祖国的语言。
(2)加深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4.相关教学经验
汉语言文字涵盖了古往今来的汉语和汉字,既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又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资源。其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水平实际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许多西方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利用各自的语言资源,重新制定与实施国家战略层面的语言战略,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并扩大各自语言和文化的国际影响。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庄初升:《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专业教学》,《语文建设》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