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航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简介 | 研究员风采 | 思政学习 | 教学设计 | 案例分享 | 理论研究 | 学校首页 
 
案例分享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简介 
 研究员风采 
 思政学习 
 教学设计 
 案例分享 
 理论研究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分享>>正文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3-02-14 13:50 主讲教师:任志芬,刘振兴,苏卉,杨雪薇,陶亚辉等  安阳学院外语学院 审核人:   (点击: )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美国人口的构成,了解其人口多元化形成的原因、特点以及目前美国社会出现的多起种族冲突问题,加深学生对美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思政教育目标

 从课程知识里引申并融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将“美国梦”和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客观思辨,提升感性认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01


课前


图片

本课程已列为校级精品课,并在校园网精品课平台开放运行。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并重。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和学习,完成线上任务。


02


课中


图片

  教师课上通过面授,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习题训练等模式,使学生领悟并活用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同时,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尤其在案例教学实操中,紧跟国内及世界实事,将中国精神和国际视野扩展的思考有机融合。具体到本话题的讲解,细化如下。

1.  话题导入:

展示不同名人的照片,指出他们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宗教信仰,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都美国人。以问题What is an American?引出 J. Hector St. John de Crevecoeur 的著作——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 中对美国人口组成多元化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

2.  概念回顾:

正是因为美国种族的多元化、多样化,所以在历史上很长时间美国被比喻为大熔炉。

以问题 “为什么美国被称为大熔炉?” 引出大熔炉的概念和含义,并举例、分点介绍民族融合的具体体现。然后,谈到随着社会发展,大熔炉的概念受了质疑,人们开始用马赛克来比喻美国人口的多样性。最后,介绍近代很多人把美国比喻成色拉盘。通过对比不同概念,学生可以加深对美国人口构成多元化的理解。

3.  案例分析:

  在讲中美洲土著人的来源时,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古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讲解美国核心价值观时,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传统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价值观。说明美国核心价值观之一的个人自由与自立密不可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当前的疫情状况下,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生在课堂反映强烈。

4.  小组展示:

  在随后的学生小组展示中,学生能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分析在新冠疫情期间中美两国政府和社会的反映,显示出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5.  比较研究:

首先,让学生观看短视频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随后,总结美国人口多元化,指出美国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移民到美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进而引入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引导学生对比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精神内涵以及中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解读。课堂讲授语言和文化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心中厚植理想信念,使思政和语言文化学习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3


课后


图片

  课堂教学、案例操练之后,课后布置研究型小组学习任务,结合国内及世界时事,让学生用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分析实事,组织学生思考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国将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更好地讲出中国故事,如何更好地站立于民族之林,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特色亮点:

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并重,强调“讲练结合”,结合实际案例、新闻时事等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弱化理论体系的铺展,以情景案例教学为特点,深入浅出,拓展学习者的文化视野和国际公民意识,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弱化单一的理论体系铺陈,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身边的实事结合,引导学生从其感兴趣的案例出发,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因为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有了网络平台这个更自由的分享空间,更愿意分享自己所想所思所感,案例讨论更为积极有效。尤其结合此次大家感受深刻的新冠疫情的实事语料,让他们更加深入体会到了文化偏见,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这种“课内+课外”的模式,有效地将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体验进行了有机融合,教学效果变得更为理想。


打印    收藏
上一条:《第二外语(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下一条:《社会心理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