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目标:学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线相交
《成本管理会计》旨在培养业财融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不但能独善其身,更能兼济天下。为了保障目标的达成,本课程严格按照金课的标准“两性一度”设计与执行教学流程。课程有三个维度的学习内容,分别为业务,财务与职业。前两者着重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养成,后者为学生日后职业选择给出价值指引。知识探索与能力建设是一条有形的目标指向线;而价值目标则引领了另外一条无形的人生指南线。两线相交相融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者。
通过深挖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思政重要元素可归纳六组:实事求是,诚信经营;精益专注,自主创新;成本效益,长期主义;全局统筹,权衡取舍;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法制精神,低碳环保。
二、课程思政实践:思政融入章节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按照学习内容划分为六大学习模块,笔者在此基础上提炼了每个模块的核心思政元素。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援引视频,案例讨论,情景设计,课外调研,问题专题讨论,榜样故事分享以及科研论文研读等媒介嵌入思政元素,务求思政元素完全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思政贯穿教学始终
本案例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贯穿了教学的七大环节-学情分析,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准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以及对学习进行多维评价。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七大环节,使到学生树立先善其身而后济天下的志向,保证了思政效果的实现。
四、教学过程实施
本案例课程教学过程按照七步循环进行,学情分析,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保障,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七大步骤缓缓相扣,相辅相成。
1.学情分析: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中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并学以致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并学以致用。在学情分析当中,除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兴趣点,认知程度,认知习惯,心理诉求分析,还加入了思政分析。思政分析是通过学生的入党情况,志愿者活动情况,以及学生的品德行为情况测评成绩为媒介了解学生的思政水平。然后,教师循序渐进重组调整学习的三大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思政媒介。有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学习方式,加上有一定挑战度,但是努力就能获得的成功体验,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获得感。
2.学习资源:通过师生共建思政资源突出学生的能动性
本课程的资源库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微课视频集,习题库,案例库以及思政资源库。在思政资源库中,主要是名人名企以及相关行业的案例,还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科研文献,法律法规,以及学生报告。
其中学生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学习研讨得到的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通过把学生报告囊括到资源库中,一方面,资源的共建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另外一方面,当学生读到师兄师姐的思考与价值取向时,同辈激励的力量也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
3.学习环境:线上+线下,打造思政环境,助力学生互动
本课程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线上云班课将会开放空间让学生自由问答互动,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而线下课堂采用的活动式的座椅,学生能够按照课堂活动的需要随意组合,方便互动交流,同时还为学生配备了展示白板,让他们可以随时向同伴展示思路,倡导友好互助,良性竞争。
此外,课程通过作业展示全电子化,鼓励同学们建立无纸化的学习环境,这是对环保理念的亲身践行。同时,要求同学们课后把所有课堂物件归原位,带走垃圾,做到无痕化,这是自律与体谅他人的表现。
4.课前导学:案例紧跟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力求调动学生参与度
课前导学为课中研学做好铺垫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发参与度,本课程在课前导学中践行三性一化,分别是导学案例的时代性,导学活动的互动性,导学与研学的相关性以及成果的可视化。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导学案例的选取上注重案例的时代性,通过关注热点事件与国计民生,激发思政思考讨论,也就是学生的互动性讨论。学生的课前讨论将会以可视化的形式出现在老师与同伴面前,而教师会在课堂上对成果做出反馈并通过研学深化学习成果。
5.课中研学:体验性保障学习温度,前沿性保障学习高度
本课程在课中研学的设计中通过课程内容的体验性保障学习的温度,前沿性保障学习的高度。因此本课程主要选用了三大教学法,其中包括了强调体验性的基于问题导向的任务驱动法,基于案例研究的互动教学法以及强调前沿性的基于学科前沿的论文研讨法。
基于问题导向的任务驱动法强调任务的独立性,通常是由学生个人探究完成,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与教师提供的素材与工具,利用互联网与社会资源,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此教学法适用于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旨在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课程的成本法与本量利分析模块选取此教学法。因为工匠精神,成本效益(勤劳节俭)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是个人“善其身”的要求,因此学生从个人出发,独立思考此精神要义,由己及彼,后能“济天下”。
基于案例研究的互动教学法强调案例研究的体验性与互动性,通常是由学生团队共同探究完成,在具有时代性的案例下,学生团队按照个体特点分工合作(有时候需要角色扮演),在老师提供的指引下,通过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此教学法适用于能力的锻炼,是知识综合运用的尝试,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本课程的原理,预算管理与经营决策模块选用此教学法。因为企业管理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诚信经营,全局意识,自主创新都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这样的企业才可能拥有家国情怀。
基于学科前沿的论文研讨法强调提高学习的高度,通过教师指引学生进行前沿论文的研读,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方向以及行业趋势。此教学法适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了解前沿理论与科学精神。本课程的业绩考核模块可以通过此教学法深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法制意识。
6.课后练学:温故而知新,关注学生成长
本课程的课后练学包括了通过习题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格物),通过团队协作,个人任务锻炼学生的能力(至知),并同时在问题中提出价值取向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讨(修身平天下)。在此基础上,每个学习模块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成长总结。总结内容分别是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有情感上的收获,以及学生对自身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与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分析。六份总结报告组成了学生在本课程的成长档案,一方面纪录与激励学生的成长,另外一方面,也是教师下一阶段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7.学习评价:两线相融,全过程评价
本课程依托云班课平台采用多元多维度的考核形式,注重五个结合原则,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与学习评价与思政评价相结合。
本课程的思政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占总成绩的 10%,教师以课后练学的六份专题思政报告为依托(占思政成绩 60%),结合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思政讨论(占思政成绩 20%),课中的小组活动表现(占思政成绩 20%),给出最终的思政评分。学生的六份思政报告从根本上而言,是学生的思政自评报告;学生课前与课中的表现主要通过同伴评价获取;教师的思政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平时学习行为的反馈当中。
五、案例意义和反思: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课程主讲人以及团队成员在教学上得到领导和学生的好评,获得 2015 年, 2018,2019,2020 年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18 ,2020 年度考核优秀。在学生网上评课成绩中,所担任的课程多次位于财经学院的前 20%,特别是《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名列前茅。同时依托课程,课程主讲人带队学生参与各类商业案例大赛在国家级省级获得了多个奖项。课程思政的成果也在润物细无声的温情下引领着修身以济天下。
虽然本课程思政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持续的改进,不断迭代更新。比如说《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思政如何与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课程思政完成传承与深化。如何更加直观快速的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动向。如何更好帮助学生从知道“思政元素”到践行与内化思政元素。如何更客观有效的评价学生的思政表现。课程结束后,如何持续巩固学生的思政素养等等问题。
课程思政看似面向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实则要求教师不断的严于律己,身教的力量远大于言传,教师平日的一言一行,教学能力,科研素养,待人接物都是给学生最好的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