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课程介绍
国家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法律职业伦理”列入法学本科生的十门核心课程之一,这是国家层面上首次将法律职业伦理课列入法学本科生的核心课程。
上海大学法学院组织了以文学国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成员有陈敬根教授、金成华副教授。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形成教学大纲,共同商讨了教学内容与相关教学案例的编选。文学国教授编辑了相关的法规与案例,提供给教学团队参考。团队其他两名成员陈敬根教授与金成华副教授根据自己的专业收集整理了国外的相关法规与法律职业规范文本,供教学团队教学时参考。
本课程适用于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两个班的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为70人左右。根据学校与学院的统一教学安排,“法律职业伦理”课已于2019年开设了一个学期。教学团队成员也为法律硕士研究生讲授了该课程相关内容。课程按照法学一流本科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02
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理念:“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
“法律职业伦理”课讲授法律职业从业者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规范。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法治人才培养的精神与要求,将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理念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不同的法律职业,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等,所应遵守的法律职业伦理规范存在一些差异,但他们共同作为社会主义法治队伍中的一部分,基本的职业规范与伦理规则是共同的,教师在课程上要将这部分内容讲透,通过学生的听课与自学,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规范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结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法律职业伦理融入学生的部门法专业学习之中。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除了专门针对不同法律职业的规定之外,有大量的职业伦理规范还体现在部门法之中,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之中,在讲授法律职业伦理课时要结合这些部门法的条文规定,分析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在从事法律适用过程中如何遵守这些规律规范,可以加深学生对部门法规定的学习与理解。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清楚今后从事法律职业应遵守的道德底线与法律红线。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融入理论讲授与规范分析之中,增强课程的现实感。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作为一门古老的职业,法律职业伦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采用国别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队伍职业伦理的独特性;采用案例讨论与分析,先由学生课堂讨论,教师再作总结。
03
取得成效
教学团队编辑了两本教学参考资料:《法律职业伦理法规汇编》《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案例选编》;一本论文集:《法律职业伦理论集》(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适用于本科生的教材:《法律职业伦理导论》(预计2021年上半年出版)。
1 听课教师评价
中外与法律职业伦理有关案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但对法律职业从业者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操守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文学国教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融入内容讲授与案例分析之中,彰显了思政元素。
2 学生评价
课程内容富有创新性,对于案例的讲解引人入胜;希望今后与老师一起探讨更多的社会热点案例,争议越大的案例越好,通过热点案例的分析与演讲,能更深入地学习这门课程;教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课堂学习氛围良好;拓展了知识面,收获很大,课程的形式与内容都很好。
网络调查,学生满意度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