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美育教育中的艺术教育研习课程,从中国花鸟画作品赏析入手,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艺术特征,掌握中国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基本技法,并能够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笔墨技法进行简单的花鸟画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深入观察事物并捕捉事物形与神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与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喜爱之情,让其从内到外、从情绪到精神都接受审美教育和熏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其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促进其形成正确审美观,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二、课程内容
章节 |
第九章 1-4节 梅兰竹菊作品赏析与研习之梅花 |
知识点 |
思政要点 |
案例名称 |
梅兰竹菊的人文精神及诗文表达 |
立德修身笃行 |
案例1:梅花的人文精神及诗句 |
诗画文化内涵寓意方式 |
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及物象表达 |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审美特色 |
案例2:中国画梅花作品赏析 |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
三、教学组织过程
(1)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观画赏诗方式暖场教学
1.观看梅花图片,名家中国画梅花作品;
2.吟诵梅花诗篇名句;
3.分享感受,引发共鸣。
(2)理论讲解(35分钟)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赏析中国传统经典梅兰竹菊诗画作品入手、了解著名画家、诗人,通过对“四君子”题材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的梳理,反观花鸟画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及寓意表达。
(3)实践练习(40分钟)
通过笔墨研习,使学生掌握笔墨与造型的关系、章法特点等方面的技能,加深理解花鸟画(梅兰竹菊)独特的观察方法,寓意表达和构成原则(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文化的认识。
(4)回顾课程(8分钟)
回顾历史上描绘梅兰竹菊的诗人及著名画家,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及人文情怀表达。总结笔墨的特点及研习技法。
(5)布置作业(2分钟)
1.赏析古代梅兰竹菊诗画作品,比较当代作品。
2.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线上或线下美术馆、博物馆相关作品展览。
四、案例介绍
中国艺术自古就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其有助于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的伟大民族,有着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不畏惧困难的顽强民族精神。梅花不畏与严酷环境拼搏,以自身的顽强品质,傲然挺立,成为春的使者,与中华民族精神十分契合。
从“梅文化”中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发展中国“梅文化”,赋予“梅文化”新时代的内涵,丰富中国人文精神,让新文化去影响青年人。
1.学生反馈
通过课程学习,诗画精品欣赏,感悟国画梅花的傲骨寒香。作为四大传统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着令人瞩目的传统文化,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绘画方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之下的产物,受到世人的瞩目和亲睐。中国画欣赏首在感受国画作品的气势和神韵,其次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设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实质。自古梅花就是傲骨凌霜的品性象征,在冰冷刺骨的寒冬中,透出一股浓郁的寒香,让人心神俱醉,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国画经典题材之一。
“造型·表现”领域,是中国写意花卉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梅花傲雪耐寒,清雅素艳,人们从赏梅,咏梅,画梅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赋予梅花美好的寓意。梅花的表现采用点烈法,出枝以“女”字为宜.同时注意笔墨的干湿浓淡变化。
2.思政元素
(1)古人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文精神,梅花高洁,不畏严寒,寓意着不受艰难所打倒,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冷遇;其还是铮铮傲骨、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人们“爱梅”并把梅比作自身,是把梅的崇高个性与感悟结合,净化精神,陶冶性情。
(2)古人在欣赏外在事物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事物的某种特征相比附。借美的事物以寄托情感,抒写怀抱。在中国美学史上有“比德”的观念,赋予花卉植物以人格特征。
(3)香花美草是漂亮的,能够悦人心目的,但这种愉悦并不是审美。只有当善鸟香草被赋予了某种品德之后,它们才真正成了审美对象。伴随着传统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特有的人文精神。
3.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欣赏与实践研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状物特点,笔墨精神,思考梅花高洁,不畏严寒,寓意着不受艰难所打倒,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冷遇,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2)人们“爱梅”并把梅比作自身,是把梅的崇高个性与感悟结合,净化精神,陶冶性情,引导学生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