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查尔斯·狄更斯的创作背景、写作特色及其主要作品;2.了解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特色;3.对《远大前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理解其主题,欣赏并分析选材中的人物形象。
02 思政教育目标
认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绅士文化价值观的实质;2.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
课前:
本课程已经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课,并且在“爱课程”网有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果。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并重。因此,课前,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通平台完成教师发布的自主学习任务,包括文本阅读、观看微课及电影《远大前程》的视频、线上测试等形式,从宏观上了解该文学时期的发展脉络,作家狄更斯及其代表作。教师通过查看成绩、记录问题等方式掌握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课中:
教师课上通过面授,个人展示,启发讨论、选材分析等模式,使学生理解并分析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同时,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尤其在选材分析教学实操中,紧跟时事,将中国梦和国际视野扩展的思考有机融合。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其思辨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外语专业人才。具体到本话题的讲解,细化如下。
1.话题导入:展示小说《远大前程》的照片,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作者,引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远大前程》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匹普是一个成功的绅士吗?他的思想品格如何?他的成长经历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简介:首先介绍了维多利亚时期,当时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文学形式呈现多样性。维多利亚时期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从狄更斯到哈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然后介绍了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它生动地描述了英国社会的主要特征,并从民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金钱控制一切,对人性的负面影响。接着提到狄更斯是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最杰出的代表。
接下来介绍了狄更斯的生平及其文学生涯的三个阶段。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狄更斯的熟悉程度,并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熟悉的作品名称,对作家的小说特色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对狄更斯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成就有更好的了解
3.选材分析:
在讲《远大前程》时,通过对选材原文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英国的绅士文化。“绅士”本指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然而19世纪的英国社会风尚已经将“绅士”变为一种上流社会的符号,与金钱和地位划上了等号,却与教育程度和礼仪关系不大。连像麦格维奇这样的罪犯,都梦想成为绅士,为此他把自己的梦想当作恩惠施与可怜的穷苦孩子匹普。“绅士”已经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绅士文化也成了英国等级社会金钱至上的象征。金钱和地位成了年轻人的远大理想,财富的价值比其来源更重要,“向上爬”成为当时英国青年一代的座右铭。通过解读英国绅士文化的本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经过鲜明的对比,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启发讨论: 在随后的学生小组讨论与展示中,学生能从主人公匹普的成长经历中意识到,远大的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是虚梦一场。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要有拼搏精神和辛勤劳动的付出,绝不能寄希望于不劳而获。讨论后,进一步总结:理想是奋斗目标,不能与不切实际的梦想等同;成功是价值观取向和信念追求,不能与金钱和地位挂钩。当代大学生应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的时代,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西方文化势力的影响,他们应该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堂讲授文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心中厚植理想信念,使思政和语言文化学习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文学的滋养和育人功能潜植到日常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及批判能力,对《远大前程》中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效地利用文学课程的优势,带给学生更多有益的人生价值观和宝贵的财富,并培养出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思维解读文学经典,能更好地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避免其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课后:
课堂教学、选材分析之后,课后布置线上拓展阅读及研究型小组学习任务。结合国内及世界形势,组织学生思考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作为21世纪的青年,当代大学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石,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特色亮点
本门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并重,强调“讲练结合”,结合实际案例、新闻时事等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弱化理论体系的铺展,以启发式教学为特点,深入浅出,拓展学习者的文化视野,充分发挥文学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渗透和引导作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德于教的目标。
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弱化单一的理论体系铺陈,将作家作品背景知识与学生个人的理想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因为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有了网络平台这个更自由的分享空间,更愿意分享自己所想所思所感,选材分析讨论更为积极有效,尤其结合此次疫情当下人人自危的时代背景,让他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关系,以及作为中华子孙的自豪感。
同时,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也有利于学生寻求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建立多元文化的视角。这种“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的模式,有效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课内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自身生活体验进行了有机融合,教学效果变得更为理想,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及育人目标。